1.取土坑与弃土堆
为填筑路基在公路沿线取土所留下的土坑,称为取土坑。挖方路基废弃的土堆积而成的土堆,称为弃土堆。
取土坑和弃土堆首先要合理地选择地点,一般应从土质、数量、用地及运输等方面考虑选点;其次要结合沿线农田水利,尽量做到不毁农田,不占或少占良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做到“取之有利,弃之无害”。
取土坑宜选择山冈、荒地,一般设置在地势较高的一侧。其深度或宽度应视填土数量、施工方法及用地许可条件而定,平原区一般深度为1 m,以防止坑内积水。当堤顶与坑底高差超过2 m时,路旁取土坑与路堤坡脚之间需设宽度为1~2 m的护坡道,坑底设纵横排水坡及相应设施,如图1-29所示。
河流淹没地段及桥头引道两侧一般不设取土坑。河滩上的取土坑应与调治构造物的位置相适应,一般距离河流水位界1 m以上,此类取土坑不得长期积水及危害路基或构造物的稳定。
开挖路基的废土,应妥善处理,充分利用,如用于公路、农田水利、基建等;对无法加以利用的弃土,做到弃而不乱,并应防止乱弃而造成水土流失,危害路基及农田水利,淤塞河道,特别要注意不能堵塞天然排水通道。因此,废土一般选择在沿线附近低洼荒地或路堑的下坡一侧堆放,当地面横坡的坡度不大于1∶5时,可设在路堑两侧。沿河路基废石方,当条件允许时,可以部分占用河道,但不能造成河道上游壅水,危及路基及附近农田等。若需在路堑上侧弃土,则要求堆弃平整,顶面具有适当横坡,并设置平台三角土埂及排水沟渠,如图1-30所示。图1-30中的宽度d与地面土质有关,一般不小于5 m,当路堑边坡较高,土质较差时,d可按路堑深度加5 m计算。积沙或积雪地段的弃土堆,为有利于防沙防雪,一般设在迎风一侧,并具有足够的距离。此外,浅而开阔的路堑两旁不得设置弃土堆。
2.护坡道与碎落台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排水沟与坡脚之间应采用台阶式边坡。保留有一定宽度的平台称为护坡道,如图1-31所示。护坡道是保护路基边坡稳定的措施之一。设护坡道的目的是加宽边坡横距,减缓边坡平均坡度。护坡道越宽,越有利于边坡稳定,但工程量也会随之增加,不经济。根据实践经验,护坡道的宽度至少应为1 m,并随填土高度的增大而增加。一般情况下,护坡道的宽度d宜按下列条件选择:当填土高度h≤3 m时,d=1 m;当h=3~6 m时,d=2 m;当h=6~12 m时,d=2~4 m。台阶式边坡护坡道应充分压实。
碎落台是指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平台。其作用是供零星土石碎块下落时临时堆积,以避免边沟堵塞,也可以起护坡道的作用。碎落台的宽度d1一般为1~1.5 m,当兼有护坡道的作用时,可适当加大。对风化严重的岩石边坡或不良土质边坡,为防止塌方,碎落台可修成矮墙,其顶部宽度应大于0.5 m,墙高应为1~2 m。碎落台上的堆积物应定期清理。
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d2不宜小于2 m。碎落台、边坡平台示意图如图1-32所示。雨水冲刷量大的边坡平台上应设置截水沟。
3.错车道
错车道是指在单车道公路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车辆交错避让而设置的一段加宽车道,如图1-33(a)所示。通常应每隔200~500 m设置一处错车道。按规定,错车道的长度不得小于30 m,两端各有长度为10 m的出入过渡段,中间有长度不小于10 m供停车用。单车道的路基宽度为4.5 m,而错车道地段的路基宽度为6.5 m,如图1-33(b)所示。错车道是单车道路基的组成部分,应与路基同时设计与施工。
暂无
2.1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的前提。组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建施工组织结构、设置施工班组和人员进场与培训、技术交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1.1组建施工组织结构
在施工组织结构的组建过程中,应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结构人选;职能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应适应工作的需要,力求精干、高效;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助相结合的原则,责权具体,便于指挥和管理。
2.1.2设置施工班组和人员进场与培训
1.设置施工班组
应根据专业、工种确定合理的施工班组,即专业施工队。技工、普工的比例要满足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同时应制订出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2.人员进场与培训
在组建项目经理部后,应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分批分阶段地组织劳动力进场,并及时组织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
2.1.3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之前,应详细地向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通常包括施工图纸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以保证工程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交底工作应按照管理系统自上而下逐级进行。根据不同的对象,交底可采用书面、口头和现场示范等形式。
2.1.4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现场一般应建立技术质量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方案制度、施工图纸学习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程材料和构件的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材料出入库登记和保管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等,以保证各项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2.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任何技术上的差错和隐患都可能导致人身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2.1熟悉及核对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主要依据。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未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同意,无权修改设计文件及图纸,更不能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擅自施工。
2.2.2施工现场调查
对施工项目进行实地勘测和现场调查,获得有关数据的第一手资料,是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重要准备工作。施工现场调查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调查和技术经济条件调查两个方面。
1.自然条件调查
网络条件要求
说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带宽要求(需提供测试带宽服务) ∶
基于公有云部署的系统,客户端不少于5-10M带宽;基于局域网部署的系统,客户端不少于10-50M带宽说明能够提供的并发响应数量(需提供在线排队提示服务):200
用户操作系统要求(如Window、Unix、iOs、Android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用户操作系统为win7以上
其他计算机终端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无
支持移动端:否
用户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如浏览器、特定软件等)
需要特定插件:是
插件名称: unity webplayer插件容量:5.31M
下载链接: https://vrtf.xiniu3d.com/web/UnityWebPlayerFull.exe
其他计算机终端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需说明是否可提供相关软件下载服务)︰建议采用360浏览器浏览,并提供了下载服务
用户硬件配置要求(如主频、内存、显存、存储容量等)
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7以上;CPU2.0G以上;显卡:显存不低于4M;内存:8G以上;硬盘:1T;显示器:1920*1080;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
其他计算终端硬件配置要求:无
用户特殊外置硬件配置要求(如可穿戴设备等)
计算机特殊外置硬件要求:无
其他计算终端特殊外置硬件要求:无
系统架构图及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
心理危机团体辅导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基于WEB浏览器开放式的仿真教学平台,系统整体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支撑,通过数据接口进行无缝对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和学习,项目支持语音识别,实现用户的自主实验和交互,提升整体教育效果。
本项目依托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智能语义识别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开发,集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虚拟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和教学管理于一体,是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具体如下:
(1)数据层
本项目涉及到多种类型虚拟实验组件及数据,这里分别设置虚拟实验的实验课程库、标准答案库、实验数据、用户信息等来实现对相应数据的存放和管理。
(2)支撑层
支撑层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开放共享平台的核心框架,是实验项目正常开放运行的基础,负责整个基础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支撑平台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子系统:安全管理、服务容器、数据管理、资源管理与监控等。
(3)通用服务层
通用服务层即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提供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一些通用支持组件,以便用户能够快速在虚拟实验环境完成虚拟仿真实验。通用服务包括:实验教务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实验资源管理、智能指导、语音互动交流、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实验报告管理、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开放与共享等,同时提供相应集成接口工具,以便该平台能够方便集成第三方的虚拟实验软件进入统一管理。
(4)仿真层
仿真层主要针对该项目进行相应的团辅场景构建、虚拟角色、提供语音交互,最后为上层提供实验结果数据的格式化输出。
(5)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语音信息处理等。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地址: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8号楼D区6层